close
面對想法活躍的學生,束手無策?
面對新式的音樂教育,感到無所適從?
你的問題,或許也是其他老師正在苦惱的問題!



我們都知道

我們都知道

我們都知道

但為什麼音樂老師們,
始終很難推動這樣的『共生』環境?



在這幾年的工作經驗中,當我跳脫音樂環境,投身到不同的領域去學習時,
我被其他領域的講師、學員之間的連結與互助互惠驚訝的覺得不可思議,
他們團結、他們共享、他們共創一個屬於新世代的學習與自我實踐市場。
每次上完課後,我都想著:『或許音樂老師也能試試看』
共聲實驗室是一個聽起來不切實際卻夢寐以求的想法。
很難,但如果不開始怎麼知道會不會成功?
他無法獨立完成,而是需要集結大家的力量。



在這個實驗室中,每位老師都將是講者,
會分享自己遇到的困難、自己想到的解法並且透過『一次一主題』的討論,
蒐集每個老師的想法與教學實戰經驗。
當然,為了讓實驗室的內容不成為『聊天室』,
我們將會有精準的主題、目標與流程。
希望每位走出實驗室的老師,都能帶著更新過後的心、教學想法與方法,
繼續回到教學戰場上,並在上課的過程中,
持續蒐集不同主題的實驗討論材料,
期待下一次實驗的到來。
沒有任何一份教案是完美的,
每份教案都因為個案的不同而做微調。
而我們希望這樣的微調經驗分享,
能讓我們彼此握有更多的工具去面對每位獨一無二的學生們。
在共聲實驗室中,我們希望:



以達到




後疫情年代,你需要的不是固守而是靈活變動的策略;
素養式時代,你需要的不是教案而是改造教案的能力。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