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這天,孩子一進教室就興奮地把包包打開,
說他寫了三張很長的曲子,
除了請我幫他用可愛膠帶黏好,還要請我幫他演奏。
當下其實有些意外,因為我們先前都只是上「不一樣的鋼琴課」,
並沒有教任何關於寫曲子的事,
因此不知道為什麼孩子會突然有寫曲子的想法。
長長的三張樂譜,滿滿的音符、想法草稿各種塗鴉等等。
🐑「這是什麼曲子阿?好特別喔~這麼長!」
🙋♂「這是雨天後的彩虹🌈,所以很長」
🐑「那你要不要自己彈彈看?」
🙋♂「不要!你幫我彈啦~」
🐑「你知道以前的作曲家,寫完作品都會自己彈彈看嗎?」
🙋♂「但作曲家不是負責寫就好了嗎?」
🐑「不不不~以前的作曲家也都是演奏家,寫完曲子會自己彈彈看喔!」
🙋♂「莫札特跟巴哈還有耳朵聽不到的也是這樣嗎?」(孩子是貝多芬啦~)
🐑「對呀!」
🙋♂「(眼神好像發現新大陸一樣) 哇~那我試看看」
我看著他仔細的用左手食指,指著譜上的音,右手跟著彈,完成長達將近五分鐘的「彩虹」。內心有些激動,因為在這天之前,孩子其實有些不喜歡看譜而且在鋼琴椅子上很「活潑」,但為了要演奏自己的曲子,安靜的、專注的,一顆顆把三大張樂譜上的音演奏完畢。
承如樂譜,雖然沒有小節線、除了全音符沒有其他的拍子、沒有拍號等等,
但卻有孩子滿滿的創作熱情、想像力以及超越樂譜障礙的毅力,
在開啟學習熱情與好奇心後,那些需要被制式化要求的東西再加進來也不遲。
彈完後,我們一起討論一下樂譜上有趣的東西,
當然是藉此把樂理和看譜帶進討論空間,
但因為是討論「自己創作的曲子」,
因此孩子不但非常專注且更願意把每天看到卻不曾注意過、
或者曾經講過的樂理概念都拿起來複習。
我想,這正是學習最有趣的地方。
給予孩子適當的養分、空間和時間,
讓他用自己的時程去內化,
當他懂得主動探索,
我想這時的學習成效遠遠超過你不斷強加在孩子身上的。
「🎹不一樣的鋼琴課🎹」一堂很難完整說明的鋼琴課,我們彈琴、欣賞音樂、研究樂理、嘗試創作、玩音樂遊戲、認識音樂家的小秘密、感受聲音和顏色…我們除了演奏,還學了、玩了、發現好多好多…。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