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1、2、3、4、5,有什麼好不會的?」
一個媽媽在上課前,氣噗噗的吼著孩子。
其實,真的是一點都不簡單!
彈鋼琴是極為需要手眼協調的工作,
手部包含許多精細的動作,
眼睛要處理許多複雜的訊號,
當大人忽略了這點時,
經常會造成孩子的學習含糊帶過,
為追求快速的學習成效,而產生許多積習難改的壞習慣。
其中,指法就是一個很常發生問題的點。
從大拇哥開始,到小指,指法依序是1-2-3-4-5
對,就是這麼簡單。但孩子常會出現的問題有:
1. 左右手指法搞混,變成左到右1到5
2. 把數字當成簡譜在看
例如:1視為Do ,2視為Re。
這裡樂譜上的數字,僅是剛好代表,
Do 要用大拇哥 ( 1 ) 彈
Re 要用食指 ( 2 ) 彈
Mi 要用中指彈 ( 3 ) 彈
Fa 要用無名指彈 ( 4 ) 彈
Sol 要用小指彈 ( 5 ) 彈
(以上適用於右手指法)
因此,樂譜上的數字並非簡譜,而是指法!!!
用來告訴你這些音要用哪根手指頭演奏的訊息。
當孩子會有把指法當簡譜的誤會時,若之後Do 不是用大拇哥彈,就會卡住。
試試看,若看到以下樂譜,是要給左手彈的,你會怎麼做呢?
看似簡單的五個數字,卻大大影響著孩子的認譜學習。
當孩子慢慢越彈越難之後,可能會遇到轉指、遇到左右手交換、遇到手不再僅停在五指位置時,
對於指法的清楚理解就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寧可慢些確實搞懂,也不要含糊帶過這看似簡單卻一點都不簡單的指法。
教材上有些不帶有節奏與音高的【指法卡】練習,
但我覺得太少了,因此會自己製作類似以下的指法卡當作輔助教具,
可以讓孩子在彈鍵盤時,先行在琴蓋或桌上練習。
(當然也可以在鍵盤不同的音高上練習)
很適合再練琴前,先讓孩子玩/練習一輪。
設計邏輯:相同的音高進行方向,但根據左右手的不同,而使用不同的指法。
當然可以再延伸加長、也不一定要都是同樣音高的進行方向,
甚至再需要練習轉指的時候,可以讓孩子自己設計一連串的指法。
讓他們懂得轉指的重要性!
以上小方法提供給各位辛苦陪練的爸爸媽媽。
讓我們一起更有效的陪伴孩子,讓練琴變得更美好!
如果關於陪練,有各種問題,歡迎隨時留言,我們一起討論對孩子更棒的方法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