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需要的不是討好、更不是強行壓制情緒,而是你陪著他一起經歷、克服、面對他正經歷的情緒迷宮。
前情提要:在來上課的途中,孩子不小心在車上睡著了。所以在還有起床氣的狀態下被媽媽抱下車,崩潰之於,他又拿不到先前媽媽說的糖果,再度崩潰。
我請媽媽離開後,他大哭,我蹲下來在旁邊和他說話。突然媽媽又出現了,手上拿著糖果,雖然是好意的想讓孩子能順利上課,但我知道這樣不太妙。果然....非但沒有消除崩壞的情緒,反而更加崩潰。
然後如圖,今天這位平常用衝的進教室大聲呼喊貝多芬老師的小孩,就這麼像氣炸鍋一樣坐在門口將近30分鐘。
「如果為了即刻消除孩子的情緒,選擇縱容式的安撫,得到的其實是未來無數次的崩潰與拉扯。」
他就這麼蹲在門口,不是看著窗外找媽媽,而是一直發出低吼,像是有股氣,悶在整個身體內,想爆炸卻爆不出來。我其實可以立即的把他抱到教室,拿各種眼花撩亂的樂器或糖果吸引他,但我覺得我應該要試著去解決這股爆不出來的「氣」,於是....
我先坐在他旁邊距離一個手臂長的小椅子上,安靜的,不碰觸他,坐著大約十分鐘。
之後我慢慢靠近,從一根手指頭、二根手指頭到整個手掌心在他的肩上慢慢、輕輕且穩定的拍他,然後慢慢加上嘴巴哼著上週我們唱的歌。
前十分鐘他不想理我,後十分鐘慢慢的眼神飄移到我這,但馬上又轉回去,怕被我發現他在看我。
這時我假裝什麼都不知道的繼續哼唱,然後偷偷加入青蛙響板的聲音(對...剛好口袋有XD )他耳朵聽到了歌聲以外的聲音,
慢慢的好奇心讓他卸下了生氣的情緒與心防。當然...他不能這麼快的就因為青蛙被我吸走,這樣太不帥氣,所以我們大概再花了10分鐘才進到教室。
進到教室後,除了介紹一下剛剛偉大的青蛙響板外,我沒有立即上課。而是問他:
「你剛剛很生氣對不對?」
「嗯」
「那你覺得我會不會生氣?」
「會吧」
「那我為什麼生氣?」
「....(不說話)」
「我其實沒有生氣,但我有點難過,因為我剛剛不知道怎麼安慰你,我很擔心你」
「....(轉頭喵了我一眼,還是沒說話)」
「那...我去彈一首難過歌好嗎?」
「好」
這時我跑到鋼琴前,彈了首難過歌,
音樂到中間時,他慢慢走過來。
我說:「我覺得彈完我好多了,那你要不要彈一首生氣歌?」
「好」
「彈完不知道會不會比較不氣?」
「不知道」
真的彈完了時候,我沒有再問問題,
而是開始跟他講我想上課的內容,
而他也開始能專心的看著我。
最後五分鐘,
我們用一首開心歌做結束。
雖然上課內容不多,但情緒不再失控,
而是笑著離開教室。
音樂,或許能平撫孩子的情緒,
但更重要的是那個引導他進入音樂、同理他情緒、陪他面對且渡過情緒的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