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撥鼠按式旋律鐘
針對手型尚未發育完全,還無法真正進入樂器課程的孩子,有時候,
我會給他們有音高的打擊小樂器。不過,大人好像很常被這些樂器上的「Do Re Mi」給制約,
看到音高就一定孩子根據音高敲出來,
除了認識音高外,其實還有很多可以運用。
以下是關於地鼠鐘的各種玩法,有新點子也歡迎老師分享喔!
【地鼠的一天】─ 音樂感受訓練
→由老師隨意彈奏有故事的音樂,讓孩子跟著音樂發出地鼠鐘的聲音
當孩子開始接觸地鼠鐘時,我會讓他們跟樂器建立感情,透過聆聽老師給的音樂,
用不同的方式演奏地鼠鐘,快慢、音量與音色,都可以藉由不同的演奏方式表達。不但訓練孩子的音樂感受力,
也讓他們對於如何使樂器發出更好聽的聲音有更深刻的概念。
★小技巧:故事的特性可以強烈一點,讓孩子更好理解各種快慢、音量與音色的不同。
如果你想不到,可以參考:
(Klavierspielen mit der maus Band s 內頁僅供教學參考用,請勿盜印)
【打地鼠】─ 節奏訓練
→由老師隨意彈奏節奏穩定的音樂,跟著音樂打拍子
讓孩子隨意選擇想要的音,一次可以先從一個開始,跟著音樂拍打節奏,
因為有音高,所以跟沒有音高的打擊樂器會略有不同的效果,孩子會更喜歡。
若一個音可以掌握的好,可慢慢加入二到三個,同時還可訓練孩子手部肌肉的協調性。
★小技巧:老師下的音樂可以簡單、拍點清楚。當加入二個以上的地鼠,可以指令左手跟右手的順序或次數,讓挑戰更刺激。
【抓地鼠】─ 聽力訓練
→ 由老師出題,請學生抓出剛剛發出聲音的地鼠
回答的過程,可讓孩子打地鼠,聽聽剛才是哪知地鼠發出聲音。藉由小遊戲訓練孩子的音感。
★小技巧:可以從三顆音開始,上行或下行,然後慢慢加到五顆音,
也一樣用上行或下行,然後再試試看再上下行的過程中某些音可重複兩次,
這些孩子都能答對後,才變成一顆音。因為若一開始就僅有一顆音,孩子若非絕對音感或者對於標準音有很強烈的感覺,其實是會有些困難的。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