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我想上一堂課,會重燃孩子對音樂的熱情、重建學習興趣的課。

這麼說似乎有點諷刺,音樂班的孩子怎麼會對音樂失去熱情、喪失學習興趣呢?

 

但事實正是如此殘忍!原因很多,牽涉範圍很廣,

但在此讓我們把焦點轉向以下的實際課程設計。

 

因為考科的原因,孩子經常會把「聽寫」、「樂理」、「音樂史」、「和聲」、「應用音樂」等科目分開看,

認為他們互不相干,但其實他們是環環相扣息息相關的!

因應各種進度與課堂的政策,為改善各種學習狀態的歪風,

「主題式音樂基礎暨素養與美感培養課程」因而催生。

這並非新創,而是將既有的課程設計想法更緊密的結合,做更有邏輯的編排、更有創意的發展。

 

用「主題式」上一堂有邏輯有系統且有充滿趣味的課

在課堂中,每兩周以「一個主題」串聯了「樂理」、「音樂欣賞」、「音樂史」與「音樂基礎訓練」。

從歷史出發,看看在這個時代下的音樂是如何發展,而從這個發展中,從音樂萃取出的理論,其來龍去脈又是如何。

在過去、現在、未來,理論如何被應用、轉化和結合,並從中讓學生實際去「聽」,去做比較,

像是一個聲音實驗般,讓音樂、理論與歷史相互佐證、相互搭配,最後在從我們所聽到的曲目中,根據學生的程度,部分擷取出待訓練的元素,做為聽寫、視唱訓練的素材。簡單來說,這是一堂:

跟著歷史學樂理、跟著樂理賞音樂、跟著名曲練耳朵的課程。

讓孩子知道他在學什麼、他為什麼要學以及他學這個可以做什麼!

而這樣多元化且有邏輯系統的結合與編排,也正是近年來流行的「素養」式教學。

例如:樂譜的前世今生。

我們從音樂的起源到音樂記載開始,引導思考為什麼有樂譜,以及樂譜的前世今生,到中國樂譜與現代音樂樂譜的應用。其實,以中古時期的音樂為欣賞主軸,用音樂帶領孩子回到「那個年代」。

                

 

      

 

素養與美感的培養,從教材開始

這其實是很抽象沒有一定標準,而且需要長期累積才能嗅得出成果的概念。

素養與美感的培養,非常仰賴教學者本身。你得先散發這樣的能量,才有能力傳遞給學生。太抽象的東西我們先不討論,從最簡單的「教材」開始!

 

教材邏輯設計的改善:

傳統我們使用的教材多以「考試的項目」來做課程安排,但其實這樣經常會讓學習變得跳躍式,無法加深加廣,更別說一路好好學好。

因此按部就班依循著正確的邏輯來教,才能教得穩、教得深刻。當每個概念都穩妥時,孩子也才有能力嘗試「活用」。在以素養為主要訴求的課程設計裡,經常提及「創作」。

創作是為了讓孩子能活用所學,讓學習不要僅限於「制式/僵化的考題書寫」,但這也得仰賴孩子真的「懂了這個元素」,並一步步的引導與練習,絕非你叫孩子創作,就能立即做出什麼。別落入了「為創作而創作」的陷阱!

 

教材的美學設計:

承如上述所說,這是一堂包山包海的課程。因此在講義的設計中,除了理論清晰且顯而易懂的被呈現外,圖文並茂的介紹相關歷史與音樂欣賞也是要點之一。

我不給學生整本的教課書或者講義,而是一個單元一個單元慢慢發,並且在講義中添加了許多的「留白」與「圖像式表格」,讓學生填寫筆記外,也多了一些「自由空間」,

可以用他們自己理解的方式,去紀錄、記憶。另外,也發現了逐週累積講義,會讓學生有莫名的「成就感」,一種講義慢慢變厚好像慢慢變厲害的錯覺()

 

「學習音樂」是一件美的事,我們正在學習美好的事物,所以請用美好且正確的方法與態度來傳遞這樣的美好與專業。

 

 

成績與態度也正在翻轉

顛覆傳統的素養式、創意式、科技式(各種令人頭暈目眩的名稱),最常令人詬病的就是「那成績呢?」、「這只是好玩吧?!

的確!若老師誤會了這樣的課程意義,將課程淪為一直遊戲、一直透過科技輔助、一直看影片,那就真的會是一堂逐漸走向胡鬧的課程。

因此,在課堂上,我仍然堅持使用紙本教材,因為那手寫與累積的溫度是科技無法取代的。

另外,所有的創作、延伸活動都在觀念被正確建立後才進行,且僅占課程的20%

因為當你給孩子一個起頭,點起興趣後,這類需要時間醞釀的創作活動,他們就會自行利用閒暇課餘時間摸索,無須耗費寶貴的上課時光。

但那20%需要盡可能的有步驟有方法的引導、鼓勵並且給予他們展演和被肯定的空間與時間。

 

當你全心全意地在設計課程時,貌似所有問題都會逐步被解決。

並非沒有令人頭痛的學生、並非大家成績都突然好得嚇嚇叫,

但我敢肯定的是,幫學生重燃對音樂的熱情、重建對學習的興趣與按部就班地跟著你的步調調整好學習步驟與腳步,那些惱人的問題也慢慢地減少。

 

時代在走,教案不能舊

最後,這樣的課程最核心的關鍵還是老師。

一堂45分鐘的課,準備3小時到5小時絕對是基本時間,

除了你既有的經驗累積、既有的教案模式,你還得與時俱進的增加或刪減合適的範例、隨時根據班上的「班風」調整難易程度。

即便辛苦,但那些台下發亮的眼睛、那些下課後跑來你講桌前面討論、那些開始改變學習態度的孩子絕對是值得你這麼付出的最佳證明!

 

專為音樂班設計的「主題式音樂基礎暨素養與美感培養課程」,

希望有機會能分享給大家,讓我們一起讓專業的音樂學習環境變得音樂班更加美好吧!

 

 

「學習」不可避免的需要反覆的練習以達到精熟,

但在這個過程,我們或許為了速食的達標、為了眼下的成績、為了各種說不清的奇怪理由,而讓音樂班的孩子漸漸變成了考試機器人,

讓浸潤在美好音樂環境薰陶下的孩子漸漸走了樣。當你身邊的人都在質疑、批評這樣的音樂專業環境,你選擇抱怨、行屍走肉、取暖或者開始改變?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essiesmusic 的頭像
    Jessiesmusic

    乃潔老師的藝起樂學館

    Jessiesmus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