坊間非常多不同類型的課程,到底該如何挑選?
或者在挑選時該注意、該釐清的事又有哪些呢?
這邊列出了常見的問題,提供給大家參考。
當然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
不見得所有情況都適用在每個孩子身上,
仍要根據孩子做適當的調整喔!
Q:課程這麼多,要怎麼挑選?
A:關於挑選課程,有三個小步驟提供給大家,年齡→性質→樂器類別
1. 年齡:在適當的年齡為孩子安排適當的課程,我認為是最重要的。
四歲以前:可以律動、唱跳、啟發式的音樂素養課程為主
四歲以後:若孩子的發展條件允許 (例如手已經不會太軟,可以站好),
則可慢慢加入樂器的課程。當然這個時候若想持續律動唱跳與素養也可以喔!畢竟這是可以跟著孩子一輩子的。
2. 性質:課程性質大可分為團體與個別課。
律動與唱跳會較偏向團體課,需要較多專注在演奏類的課程則建議以個別課的形式進行,
因為諸多精細的基本技巧、手型等等,仍需較多的注意與調整,才能建立好的基礎。
3. 樂器類別:唱跳律動→打擊/素養→樂器。
在真正進入樂器前,不管你選什麼樂器,都會建議仍要上素養課程,
這是為了建構孩子良好的樂理基礎與音樂感受訓練。
因為操作樂器是極為複雜的,若一開始學就要顧著樂理、顧著操作樂器、耳朵還要打開聽,對孩子而言是有些複雜的。
而若有上打擊也非常好,從中先學習拍子的概念,以及看節奏的樂譜,等到之後開始學習有音高的樂器,也會較好上手。
Q : 什麼是音樂素養課? 要上多久? 上樂器課之後,還要繼續上嗎?
A:鑒於108課綱的調整,素養儼然成為所有科目追尋的目標。
我想素養就像是土壤中的養分,你不會因為一朵花開了花,而奪走土壤的養分不讓她繼續生長。
因此先於樂器課的「素養課」是讓孩子在尚未真正操作樂器前,
建立一切他未來所需要的先備知識,而正式開始上樂器課後,老師仍要在課程中加入「素養」的部分,
例如:音樂欣賞、音樂歷史介紹、音樂分析、音樂創作等等,讓孩子在學習過程中,養分不間斷。
至於是否要在額外的上一堂素養課,就見仁見智囉!但能肯定的是,不論你學到哪、不論你年紀多大,素養都是需要存在的。
Q:上課時間要多久?
A:根據課程性質不同,上課時間也會有所不同。
團體課大多以50-60分鐘為主,若個別課則可有較多彈性空間。
年紀較小的孩子,例如三到四歲、剛開始學習,可以從半小時先開始,
再逐漸往上增加至45分鐘或一小時,逐步培養孩子的專注度。
希望大家都能為孩子挑選到適合的音樂課程。
如果還有任何問題歡迎隨時私訊留言喔!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