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都怕難,因此克服困難其實在於大人的態度!
堅持與放棄,僅僅一線之隔,你選擇哪一種?
「老師,我跟你說,我這首每天都練很多次,已經非常熟了」
一位孩子,一上課就打開課本坐好在鋼琴上等我,臉帶驕傲地跟我這麼說。很難想像一個半月前,她還是位總會說:「我不要彈了」、「我很累」的個性女孩。
🎻孩子容易放棄,而陪伴他們「學習堅持」是大人的責任🎻
很多家長會期待孩子會主動、按部就班地在樂器前專注的認真。但試想我們小時候,有這麼乖嗎?
若沒,為什麼我們奢求孩子會乖乖練;
若有,為什麼我們要奢求孩子會乖乖練? 孩子又不是我們的複製品?
不論學習樂器或者其他才藝,其實背後「正確學習態度」的建立才是最重要的。在這個凡是快速的年代,似乎也不小心養成了孩子即刻就需要獲得成就感的態度。「你好棒!」、「你太厲害了!」過多的讚美更會加速孩子失去耐心的個性。適度的讚美,加上陪伴孩子渡過難關,才能使孩子真正體會到克服困難後所帶來的甜美果實。
上述的個性女孩,是怎麼從「我不要彈了」轉變成「我真的已經練很熟了」呢?學習金三角:孩子、家長、老師缺一不可。
💕家長陪著孩子一起學習堅持💕
當你開始花時間陪伴、耐著性子陪伴時,你會一次一次地看到孩子的改變,不一定會一直依循著你想像的樣子變好,中途有可能變更差,但持續下去總會看到開花的樣貌。在和家長溝通的過程中,我們一起找出適合孩子練琴的方式,並非坐在旁邊就叫做陪伴,也並非用坊間的工具書方法就能陪伴,每位孩子都是獨立且特別的,對症下藥、因材施教,才能有效且正確的陪伴。
「爸爸媽媽這週有叫我練習啊~爸爸還幫我用吉他伴奏,他說之後要練好一點再錄下來,雖然妹妹會在旁邊吵,但我還是有專心練~而且我真的覺得有伴奏好好聽!」每次孩子興奮的分享在家裡練習的狀況,總是能讓老師很感動,因為再厲害的老師,沒有家長的陪伴,還是沒有效果啊!真心感謝爸媽的堅持。
👍老師陪著孩子一起解決問題👍
當我發現到孩子不喜歡被「糾正」時,我決定換個方式。採用一種「共同討論與解決」的模式。當我們在某個地方卡關的時候,我停下來,
💁♀:「你覺得這裡怎麼樣?」
🙎♀:「我覺得怪怪的」
💁♀:「那你覺得要怎麼樣才不會怪怪的?」
🙍♀:「可能要”連”一點比較好(這裡指圓滑線的表現)」
💁♀:「那你覺得要怎麼樣才能”連”一點?」
🙅♀:「不知道…我的手就無法~好難喔(一副想放棄的臉又出來了)」
💁♀:「那我們來試試看三種方法,然後我們來實驗哪種比較有效。你聽喔~…#%^&* (各種實驗經過一輪後)」
🙋♀:「老師你聽,因為這個按得比較久,聲音還在,所以我的手指如果按深一點再抬慢一點,就可以連起來了。但你看第二種這樣的就不行…(然後開啟一種實驗成果分享模式…)」
當你和孩子「一起」發現問題、討論方法、解決問題,讓孩子覺得你和她是盟友,而不只是命令她、給她指令,她的態度也會轉變。甚至變得比你還要追根究柢、開啟研究的精神。爾後再遇到這樣的問題時,這個解決問題的歷程,將在腦袋中,重新被啟動,她也將慢慢學習用這樣的模式去克服所有面對的困難。但如果你不曾陪她走過,她將永遠選擇最輕鬆的一條路:放棄。
📍📍📍📍📍📍📍📍📍📍📍
讓孩子自己在一次又一次的練習中找到成就感、
讓孩子在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歷程中找到答案、
讓孩子在每種學習領域中建立正確的學習態度、
讓大人跟著孩子,在每一次的挫敗中一同成長。
你的態度決定孩子的高度。
堅持與放棄,僅僅一線之隔,這次,你選擇哪一種?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