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標題,這是一個超失敗的教學經驗分享。

在把教學成果影片上繳給學校後,我總覺得哪裡怪怪的。在曬臉書的年代,我們僅分享最完美的一刻。

美好只能讓我們相信這條教學的路上仍然有希望;但卻無法真切學習到什麼,

因為教學現場上就是充斥著這些無可預期的炸彈。

美好確實發生,但或許每個美好的背後,各種混亂、崩潰與爆走的經歷以及事後的檢討與修改再試,才是讓我們進步的關鍵。

因此我決定把這一學期,教學生涯以來最難度過的一學期,分享給大家。

雖然有些不好意思,但或許我失敗與失敗後的修正經驗,能給大家參考、交流、互相討論,

讓老師們在教學現場上,更有方法!

 

人總在自得意滿時跌的狗吃屎,這句話終於在這學期驗證了。

音樂素養課程已行之有年,也累積了些許教學心得,

因此面對這一個新的班級,不僅老神在在,更信心滿滿。

負責招生的老師,在開課前,已先提醒我:

「這班…有點特別,學生不太好Hold住…」

「真的嗎?沒關係啦~我上幾堂課後應該就會好了,他們需要一些適應時間、愛和滿滿的耐心,音樂會慢慢改變他們的」我信誓旦旦地這麼說。

 

這班總共有九位孩子,其中過動、妥瑞氏症、情緒障礙占了七成半,

年齡從一到三年級皆有,音樂程度也相差甚遠,有的已經在擊樂團,有的則是連什麼是音樂都搞不太懂。

 

到底是不是真的只要充滿愛、耐心,並經歷一段時間,音樂就能改變孩子呢? 我想是的!

但除了愛與耐心,你更需要更多理性的觀察、策略與魄力!

以下就整學期的上課狀況,歸納出較根本的問題與嘗試解決的方法↓

 

問題一:「程度落差大,他聽得懂、他覺得無聊;他覺得有趣、他聽不懂」

其實是需要把年齡與程度相仿的孩子放在一塊,但有時候招生並非如此順心合意。

因此,我記得第一堂課,正當我在介紹聲音的由來,孩子聽的津津有味時,有個孩子揮著鼓棒生氣的說:

「老師,你不要把我當小孩好嗎?這些怎麼可能有人不知道,幼稚死了!我到底是來上什麼課」出自於一個小學三年級的孩子。

第一堂就給了我震撼教育,老師當然不能是盞省油的燈,當場提了一個跟聲音有關的問題,請大家想想,

並對著那位孩子說:「你這麼成熟,應該能想出答案吧!?」我不知道這樣的激將法好不好,但是成功喝止他在那堂課持續吵鬧。

後續仍出現類似的情況,雖然沒這麼激烈,但當較大的孩子聽得興高采烈的時候,較小的就會喊說聽不懂;較小的聽得津津有味時,較大的就會無聊。

 

如何解決:日式便當法

 (圖片來源:https://goo.gl/ZuX5Ne)

為了解決程度落差,我把每個單元拆成三小份 (有如日式便當的格子);

每一份都有一個核心概念,但以較簡單的方式敘述,並搭配一個活動。

而這個活動需要是「個人化的」(並非都不能有團體活動的意思喔!),僅是透過「個人化」的活動,

讓大家各自發揮且互相觀摩而非惡性比較,在完成活動時,互相分享並把一些表現比較好的作品中展現出的內容順道延伸。

程度好可以回家再深入思考,程度不好也不會因此聽不懂,並能藉機學習更難一些的東西。

 

 

問題二:「嚇阻與吼叫並沒有辦法真正解決秩序問題」

由於這班有情緒障礙與過動的孩子需要特別注意,因此一開始我採用小組互助並由一位小組長微領導的方式,

但他們非但打成一團、還容易造成秩序上的混亂,只要有一位開始躁動,其他人就像骨牌一樣,逐一被影響,

使得我經常要非常用力的大聲嘶吼:「安靜」 (這當然是在溫柔勸說後完全沒用才出此下策)。

更有孩子為了要得到我更多的稱讚與關注,不斷的邀功並以暴力的方式打壓其他不守規矩的同學。

有一次在我上課的時候,有個過動的孩子離開座位,這時候另外一位情緒障礙的同學為了幫忙管秩序,

也離開座位並毫不留情的揮了他一拳,這些都僅發生在我轉頭準備播放音樂的那一秒鐘。

「老師,你看我很棒吧!我把他從座位上抓回來!」

「謝謝你幫我把他請回來,但你可以用別的方式,而不是打他」

講完這句話,我覺得我的情緒很平緩,應該不至於造成太劇烈的反抗,但下一秒,他就有如火山爆發,更爆走了…

我沒有想過我的班上會有人有這般暴力行為,但他確實發生了…

當下我只能用力抱住並大聲斥喝,然後請求隔壁老師支援。教室瞬間就像戰場一樣。

 

如何解決:溫柔卻堅定、嚴肅但有趣。讓學生學習做好自己,再嘗試團體合作。

(圖片來源:https://goo.gl/zTUN4u)

在見識到這般火爆的情緒後,我覺得「小組」、「倆倆互助」都可能是未爆彈,就算大聲斥喝到喉嚨結繭,他們也僅是安靜一分鐘。

因此我開始嚴肅 (嚴肅並非兇!) 的訂下規矩,讓他們學習「為自己負責、管好自己就好」,只要能達到標準,就能有更有趣的課程,

這需要非常即刻性的執行! (例如,只要有人破壞規矩,就立即停止他們正覺得有興趣的上課內容)。

當你的上課內容夠吸引孩子,他們也就越願意遵守你們共同訂定的規矩。

最後,取消小組長的這個職位,讓每個人都是平等,沒有特別的優越感。

當然這有些偏激,但當他們開始學習克制自己時,並持續進步一段時間後,我再透過一些合作的團體遊戲 (但沒有兩組競爭的模式,而是一起完成一個任務) 慢慢培養孩子和他人相處。

秩序慢慢好起來,雖然偶爾還是會有些插曲,但都能即刻控制下來。順道一提,在試過各種位置的安排後,最後九位孩子和我,分散在教室角落各處,獨自坐一個位置,但心卻慢慢地靠近了。

備註→座位參考圖:https://goo.gl/zTUN4u (雖然在我的班級完全沒用,但其實這裡面的方法都很不錯~給大家參考)

 

 

問題三:「專注度的不同,使得每位孩子對於每個活動的反應都不盡相同」

面對低年級的孩子,專注度是老師非常需要在意的課題。

在這個班級中,九位孩子性格天差地遠,躁動與安靜之間,落差之大好比北極與赤道的溫度。

承如日式便當法,當我把課程細分後並搭配各種活動,上課成效慢慢好起來,但卻碰上大家喜好不同導致專注度不同。

起初我會希望大家在活動上都能達到一定的成效與回饋,

但發現這麼一來孩子不但會因為時間的壓力而沒辦法好好完成他心中想完成的作品,更會因為各種催促而拖延整體上課時間進度與氣氛。

 

如何解決:尊重每位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你要給的是種子與養分,而不是硬要他們開的花長到一樣的高度。

在教樂譜的來源時,我提到的桂多‧達賴左與他的左手,並請每為孩子畫出他自己的左手音階圖。

但不知道為什麼孩子對於這位偉大音樂家的名字特別感興趣,

不斷的把它改成「鬼多」、「阿嬤左」,「達賴喇嘛」然後在一團鬧哄哄的狀態下結束了這個活動。

直到好幾個星期後,當我在複習音名與唱名的排列順序時,有個孩子突然說出:「桂多 ‧ 達賴左」一字不漏、正確無誤地說出,

我不信邪的繼續請問他桂多是誰,做了什麼? 當然,也是完全正確且毫不猶豫的回答我,而這孩子就是當天一直帶頭搗亂的孩子。

後來,我再去觀察他的筆記本,看到的是非常精美的左手音階圖,

再翻其他孩子的也都是如此,並且在其他單元的內容裡,他們自行研發各種奇怪的樂器、樂譜…等等,

發現有些孩子上課後,回家會自己把上課的東西補畫上,並自行創作研發。

從這次意外的收穫後,我不再急躁,並學習「等待」,不急著孩子立刻到位,等待孩子吸收反芻。

因為我知道當你教得夠好,他們其實是會進到心裡、腦裡,只

是在這樣年紀的孩子本就有調皮的天性,好比一頭披著調皮外衣的羊。

給予足夠的養分與時間,剩下要做的就是靜待開花,而且每位孩子開出的花絕對不會是一樣的,我想這正是教學最令人興奮的地方。

 

 

其實還有很多驚悚的故事,礙於篇幅,再慢慢分享。

十二堂課,我大概到了第七堂才慢慢控制情勢,但在這之前,每一堂課、每發生的一件事、每個孩子都讓我學到非常多,

並從他們每次的反應與應答,都會讓我在崩潰之於,找到一絲希望並從那些希望反覆推敲檢討然後再試試。

 

「老師免不了著急,但孩子會教你如何緩慢下來」

「每個失控的背後都有原因,不論是家庭因素、學校同儕因素或者種種其他原因,老師都不該就即刻的狀況立即判斷孩子並過分嚴厲的制裁」

「你可以要求孩子遵守共同的秩序,但不能要求孩子表現得一模一樣,他們是獨一無二的個體」

「溫柔卻堅定,你給予孩子怎樣的態度,他們慢慢地能體會、慢慢地能懂,也就能慢慢地用這樣的態度回饋給你」

 

到現在我都還記得有次上課後,在捷運站崩潰大哭,覺得自己是位很爛的老師,覺得再也沒有辦法教任何學生了,覺得這一切都不值得,

但翻開他們的筆記本,我又撤銷了這樣的想法 (啊~老師真的很玻璃心又很容易感動)。

越到後面的課程,孩子的轉變越讓人感動。

有孩子專注度提高許多、有孩子自動自發的來跟我分享他發現跟音樂有關的新事物、新教材或新樂器、有孩子則是漸漸變的柔軟有禮貌、

有的孩子因此開始學鋼琴、打擊,

更有孩子展現他不凡的音樂天分。

而最後一堂課,我看著他們發亮的眼神,真心覺得:「音樂對孩子的影響力遠超乎我們的想像。」

 

沒有人天生就會當老師,最好的教學法就是不斷地在挫敗中嘗試,

並且永遠保持一顆「菜鳥的心」,用全新的態度去面對每位不同的孩子,

如此你也能熱情有活力的面對這永遠充滿未知的教學現場。

孩子會因為你給予的美好音樂而變得更美好。

最後,特別感謝管樂團的王老師、蔡老師與郭老師的協助,得以讓這樣的課程成功開課並順利進行。

 

後記:課程結束後,家長的反饋都非常的支持這樣音樂素養的課程,也對孩子透過音樂的改變感到十分驚喜。

因此開始認同音樂素養對於學習音樂、學習樂器的重要性。

身為老師,這就是最棒的禮物!音樂素養還在努力推廣中,但我相信會越來越好的!

 

現在一起來看看他們很不錯的表現吧!

成功國小管樂團音樂素養暨音樂基礎訓練課程─A班 (2018.02-06)

arrow
arrow

    Jessiesmus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